三位航天員順利進入中國太空家園
本報記者 張航
中國太空家園迎來第二批主人,他們將在此開始為期6個月的工作生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昨天發(fā)布消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于當日6時56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9時5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
快速交會對接6.5小時完成
昨天凌晨0時23分,搭載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tài)設置,開啟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程序。當天清晨6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四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xiàn)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乘組從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工作后,航天員翟志剛開啟天和核心艙艙門,9時5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迎來了第二個飛行乘組和首位女航天員。
后續(xù),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神舟徑向接天和有“三難”
此次對接是我國載人飛船在太空實施的首次徑向交會對接,即通過天和核心艙下方對接口與空間站進行交會并對接。雖然只是方向變了90度,但是對接的難度卻大了不少。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徑向交會對接有“三難”。首先是持續(xù)控制姿態(tài)和軌道“難”。對于前向、后向交會對接,200米保持點是一個穩(wěn)定的保持點,即使發(fā)動機不工作,飛船也能較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的姿態(tài)和軌道;徑向交會沒有穩(wěn)定的中途停泊點,需要持續(xù)對飛船的姿態(tài)和軌道進行控制,推進劑消耗大,故障處置難。
其次是姿態(tài)和相對位置確定“難”。神舟載人飛船配有敏感器,它就如同飛船的眼睛,通過觀察星星和預設的標志點等來確定自己的飛行姿態(tài)、與空間站的相對姿態(tài)相對位置等信息。徑向交會過程中,飛船需由平飛轉豎飛等大范圍的姿態(tài)機動,對“眼睛”能否“看”到目標、不被復雜光照變化干擾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航天員手控交會模式也“難”。徑向交會對接過程中基本失去了地球這個最熟悉的參照基準,測控條件變差,且相對動力學運動特性與前向交會不同,這給手控交會模式下航天員的操作增加了難度。
為確保首次徑向交會對接任務萬無一失,五院502所研制團隊進行了數年的技術攻關和大量地面實驗,并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前開展了與空間站的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為神舟十三號正式實施徑向交會驗證了關鍵技術。
天鏈衛(wèi)星、微波雷達助力精準對接
為確保神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美“牽手”,一批先進裝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的科技人員調用我國的中繼衛(wèi)星天鏈二號01星,天鏈一號03、04星為飛船“靠港”引路。船箭分離后不久,天鏈一號04星就捕獲到了神舟十三號飛船?!扒?、返向鏈路已建立,天鏈一號04星跟蹤正常,前、返向數據收發(fā)正常!”科技人員緊盯著工作屏幕說。
“得益于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覆蓋范圍廣的優(yōu)勢,我們能在持續(xù)跟蹤空間站組合體的同時,也對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行測控?!惫こ處熰嵱螺x面對的大屏幕上,一邊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的實時動態(tài),另一邊是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三號組合體的艙內畫面,最中間的仿真圖像則顯示,航天員們離他們的“太空之家”越來越近了。6點56分,由天鏈衛(wèi)星傳回的天和核心艙艙外相機畫面清晰地顯示,神舟十三號的目標靶向正一點點地精準靠近。“對接鎖緊完成!”現(xiàn)場傳來指揮調度聲。熱烈的掌聲在大廳內轟鳴響起。
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達,也在引導本次交會對接中立功??蒲腥藛T說,相比其它對接口,徑向對接的復雜場景對微波雷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團隊經過反復技術攻關和測試,確保了微波雷達滿足空間站復雜場景下交會對接的任務需求。 【編輯:劉星辰】
關鍵詞: